青春执笔绘山海 千里奔赴续新情

发布时间:2025-07-18来源:yl6809永利官网

7月初的宁夏平原,热浪裹挟着麦香蒸腾而上。25名来自福建闽江学院的青年学子,带着画笔、摄像机与滚烫初心,跨越2000里山河,来到了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玉海村与胜利乡胜利村的乡间地头。两周时间里,他们以墙绘描摹乡村新貌,用镜头记录振兴脉动,借直播架起文旅桥梁,在这片由“干沙滩”蜕变为“金沙滩”的土地上,续写着新时代的“山海情”。

一捧山海情:从扶贫协作到振兴同行的精神接力 

提起“山海情”,人们总会想起2021年那部让无数人热泪盈眶的同名电视剧——西海固的黄土坡上,移民群众在福建帮扶下劈开贫瘠,在戈壁滩上种出了新希望。而这份感动的源头,皆始于1996年东西部扶贫协作的重大部署:福建与宁夏手拉手,开启了跨越山海的“闽宁协作”。

 二十余载风雨同行,从单向援助到产业共兴,从校舍援建到文旅融合,“山海情”早已超越地域概念,凝结成“艰苦奋斗、无私奉献、团结协作、开拓创新”的精神图腾。如今,脱贫攻坚的硝烟散尽,乡村振兴的号角吹响,这份情谊正以更鲜活的姿态,在青年一代手中传递。“闽宁协作不是过去时,是进行时,更是将来时。”闽江学院带队老师张鑫宇说,“让青年走进这片土地,就是要让他们读懂:中国式现代化的路上,从来没有‘孤岛',只有携手同行的伙伴。”

一支画笔:在斑驳墙面上绽放乡村新愿景

七月的宁夏午后,地表温度直逼40℃。19名美院师生戴着草帽、裹着防晒袖,在玉海村与胜利村16堵斑驳的墙面上挥毫泼墨。防晒霜挡不住紫外线,汗水顺着脸颊滴进颜料盘,晕开一圈圈彩色的涟漪,他们却笑着说:“这是大地给我们的‘调色盘'。” 320余平方米的墙面上,渐渐生长出动人的图景。贺兰山下玉海村旁,闽宁协作的精神与墙上丰收的图景交相辉映;胜利村的巷陌里,“乡村振兴”四个大字旁,亦有如贺兰山般连绵不绝的麦浪。“去年来的时候,好多村民站在远处看;今年再来,孩子们追着问‘啥时候画到我家’。”美院带队学生吴双说。此行值得一提的,还有那幅“十米长卷”。那是闽江学子与多个当地孩子共同完成的《我在贺兰山下写青春》。画卷里,是美院学子与当地的小朋友共同制作墙绘的温暖定格。



除了墙绘,他们还与yl6809永利官网学生携手在玉海村村委开设“青春薪课堂”,将此行所学所感所悟倾囊相授;也在胜利村开展资助政策宣讲,把“教育振兴”的种子播进孩子们心里。队员黄喆说:“不是我们给这里带来了色彩,是这里的故事本身就很鲜活。” 

一部镜头:让乡土故事走出戈壁,走向山海

“3、2、1,开拍!”胜利村的田埂上,yl6809永利官网的蔡苗苗同学举着摄像机,镜头对准了正在麦田劳作的农户。汗水浸湿了她的T恤,却盖不住眼里的光。 “听乡亲们说,‘没奔头的苦才是真苦'。我们来,就是要帮他们把‘奔头'拍出来、传出去。”这位来自福建漳州的姑娘,带着6名同学组成“胜利二队”,跟着胜利村村支书谢新宁走遍了胜利村的角角落落。磨面坊里,是保障农户和村集体不受损的合作社经济;油磨坊的炊烟中,飘着大西北胡麻的香。走出胜利村,在立兰酒庄和中粮长城酒庄的酒窖里,橡木桶陈酿着的,又是一段段“翻天覆地”的崛起故事;绝美的星航太空舱露营地亦让同学们感受到属于“塞上江南”的独特韵味。   



新传学子用7条精心剪辑的短视频,让网友看见谢新宁村支书带领建设的和美胜利村,戈壁滩上长出的酒庄与极具韵味与青春感的绝美露营地;5期《宁夏实践日记》vlog,不仅记录下他们来到宁夏的工作日常与感悟,还在“青春永宁”与“闽院新传说”广为传播,扩大了声响;而7月5日那场破十万点赞的胜利村文旅推介直播,更是让村庄的青皮核桃、酸甜李子、大观桥仙桃“走”出宁夏,被广大网友熟知。一位宁夏网友在评论区说:“大家都辛苦了,很感谢同学们不远万里来我们的家乡作宣传。”学生张嘉怡翻着后台留言,感慨万千,“原来镜头不仅能记录故事,更能连接人心。”

一颗真心:在协作中生长的民族深情

这场跨越山海的实践,从来不止于技能的输出,更在于情感的融合。在玉海村的墙绘现场,村民大姐总提着又大又甜的宁夏西瓜来:“娃娃们,福建没有这么毒的太阳,快歇歇。”她教学生们认沙葱、辨枸杞,学生们则教她用手机拍短视频,“等我孙子回来,我要给他看,福建娃娃把咱村画成了画儿!”;胜利村的直播间隙,村民张立明在核桃林露营地精心为同学们准备了大盘鸡跟羊肉汤,让闽院学子们再一次感受到胜利村独有的温度。“以前在课本里读‘民族团结',觉得是抽象的词。直到看见玉海村的小朋友把自己的画笔分给大家,才懂了它的分量。”美术学院学院学生吴双的日记里,记着这样一句话。

青春作答:在山海交响中奏响担当强音

“青年把个人理想种进国家发展的土壤,长出的一定是参天大树。”带队老师林静芸看着同学们晒黑的脸颊,满眼欣慰。在她看来,这次实践最动人的,是青年们对“山海情”的重新诠释——它不是历史课本里的故事,而是可以亲手续写的篇章;不是遥不可及的口号,而是田间地头的协作与欢笑。

从西海固的移民搬迁到闽宁镇的产业振兴,从福建支教老师的讲台到宁夏农户的葡萄园,“闽宁协作”的交响曲里,从来不缺青春的旋律。如今,闽江学院的学子们用画笔、镜头与真心证明:新时代的青年,既能在大学教室钻研学问,也能在田野间践行担当;既懂“诗和远方”,更懂“脚下的土地”。

贺兰山下的风,还在吹着;闽江两岸的潮,依旧涌着。在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里,在民族交融的深厚情谊中,青春的脚步正踏响更有力的节拍。正如同学们在出征前写下的那句话:“山海不远,因为心在一起;未来可期,因为我们同行,我们要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!”这便是新时代“山海情”的青春答案。



(yl6809永利官网 文|图 蔡苗苗 张嘉怡 夏荣 通讯员|林静芸)